了解岔河大米及最新公司动态
小时候,我每次来到外婆家,都可以吃到外婆给我下的挂面,而且外婆也总是会在挂面里面,给我打上一只溏心蛋(方言,指鸡蛋打到开水里煮熟后,蛋黄还可以流动的白煮蛋)。当热腾腾的面条端上来的时候,满屋子都可以闻到面香,令我终身难忘……
这两天,小编朋友圈里出现了很多关于小编家乡手工挂面的链接。小编相信,这些链接勾起小编对童年味道无限回忆的同时,也会让大家回到儿时的记忆中。今天,小编就带着大家走进小编的家乡,来揭开小编家乡手工挂面的神秘面纱。
小编的家乡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的临泽村,这里可是一座远近闻名的“手工挂面村”!在这里,乡民运用传统手工艺制作挂面,已有近百年的历史。近年来,随着岔河镇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的迅速发展,家乡的传统手工挂面也已从昔日家庭的日常食物,成为了游客自购或馈赠亲朋好友的特色礼品。市场需求的不断上升,让越来越多的乡民重新加入到制作手工挂面的行列。传承手工制面工艺,为家乡“空巢”老人和留守妇女增加致富途径的同时,也彰显了家乡的村级产业特色。目前,临泽村有近百人从事手工挂面制作,日产挂面可达两千余斤,除了销往省内各地,还远销上海、浙江、山东、安徽等地 。
手工挂面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面食。据敦煌文献记载,中国远在唐代就已经开始制作手工挂面,当时称之为“须面”,也有地方称之为“龙须面”。
苏北里下河地区盛产冬麦,其具有生长期长、籽实饱满、口感筋道和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,是优质面粉的首选原料之一。岔河临泽手工挂面,以冬麦精磨而成的优质面粉为主要原料,添加食盐和水,经过和面、盘条、绕条,以及三次醒面、两次拉长、下杆等十道手工工序制作而成,选料考究、制作精细,不含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。挂面细若发丝、洁白光韧,耐存耐煮,适合多种食用方法,不仅鲜美可口,回味悠长,而且还具有补血益气、养阴补虚和增强免疫力的饮食功效,营养价值较高。
制作当天清晨六、七点钟,乡民们便开始起床和面。他们把面粉倒在大缸里,加入一定比例的盐水,然后双手不停地搅拌着,直到面粉和盐水完全融合,而面团也变成了油光光的。接着,他们把和好的大面团反扣在一块巨大的案板上,用擀面杖把大面团擀成一张大面饼,切成粗细均匀的条状,然后再一圈一圈地盘回到大缸里。当盘在大缸里的粗面条醒上四、五个小时后,乡民们会重复这样的工序三次,直到盘在大缸里的粗面变得像铅笔一样粗细。
到第二天凌晨三、四点钟 ,乡民们便开始把大缸里醒好的面条一圈圈地抽出,分布均匀地缠在事先准备好的两根长约四十公分的竹竿上,然后一上一下放到面槽上悬挂着。乡民们会在面槽下面倒上温水,这样可以保持面槽上方的湿度。傍晚时分,乡民们便把竹竿逐一固定,接着将竹竿上悬挂着的铅笔粗细的面条,拉成细细的大约两米长,挂在院子里慢慢晾干。当挂面晾干后,乡民们便可以将挂面下杆,然后进行分面和切面了,最后整齐装入设计精美的包装盒。
*部分图片版权归周洪明先生。